百年前聖蹟亭史料記載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4月 07, 2024 1922年(大正11)史料蒐集 #臺北州檔案 #鶯歌庄文書 新北市歷史建築聖蹟亭在1922年的史料蒐集中記載,原本亭外用卵石砌的矮牆上題有聖蹟兩字。日本統治前由文炳社出資顧工背竹籠挨家挨戶收拾廢紙,髒污的紙要先洗過曬乾才能投入亭中焚燒。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日治時期鶯歌庄役場公園用地徵收案 4月 12, 2021 以此文做為解讀 「臺北州檔案」的第一篇章,主要是因為「公園」這個概念對居住在龜崙山下的樹林人來說是多餘的。聽又怡牙醫王清水醫師說,民國50年代樹林地區(含板橋溪洲)的都市計畫公園劃設時,樹林地區依規定要劃出一定比例的公園用地,該都市計畫會議出席的縣議員及地方代表們認為公園佔地很大,若劃在市區勢必要拆遷很多房子,因而將公園預定地都劃設到原本是農地的溪洲,加上溪洲人口少沒有議員可反對就此定案,這也是現在溪洲有三處大公園的原因。當從臺北州檔案中看到百年前就有「公園」規劃的案例時,不免為當時地方頭人獨特的眼光與魄力所吸引。這起由當時鶯歌庄役場(位於樹林)所發出的公文,發文者是鶯歌庄庄長黃純青,受文者是 大永興業株式會社社長林熊徵,而此公文保留兩頁林熊徵的信函,讓後人可清楚知道此徵收案的過程。此土地徵收案發生在日治大正 14 年春,正逢春節期間,黃純青去函向林熊徵賀歲拜年,書信中提到因地方建設的需要將在樹林闢建公園,而所需土地正好是大永興業所有,因而籍由此信詢問林家的意願及土地售價,林熊徵畢竟是一位大家,收到信函即派社員調查該土地的單坪售價是 1.50 元,而在大正 14 年 1 月 31 日回復,黃純青隨即在大正 14 年 2 月 3 日以鶯歌庄役場公文發函大永興業正式提出公園用地徵收,值得注意的是公文最後提到 「因庄役場無經費暫時用樹林信用組合之名義買入」 。到了2月23日樹林信用組合召開理事會議討論購買大永興業土地案。鶯歌庄役場公文及大永興業信函內容節錄如下: 公園用地徵收公文節錄: 公園用地相讓之件 海山郡鶯歌庄彭福字樹林十九番地,田 0.4560 甲 海山郡鶯歌庄彭福字樹林百四十九番地之一,田 0.2350 甲 海山郡鶯歌庄彭福字樹林百四十九番地,建 0.0038 甲 右之土地卻創設為公園前經向貴社協議相讓為地方公益起見荷蒙貴社快諾不勝感謝茲拜讀大正十四年一月三十一日貴社之復函地價金壹圓一拾錢此乃公平之價敬從尊命如蒙決裁乞賜信示知又土地買收因庄役場無經費暫時用樹林信用組合之名義買入合應聲明並乞承諾謹此奉復 大永興業回信節錄: 玉函內云貴處樹林創設公園之舉有要用敝社土地想 先生為地方盡力發展之策不敢不讚成乎既派社員調查清楚據社員復... 閱讀完整內容
樹林國小前原宿舍土地都更案 5月 27, 2021 2020年5月4日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一則新聞稿 「新北都更又添一案 樹林國小週邊老舊建物重建」, 宣告樹林國小前有一都更案,位置就在原樹林國小宿舍用地, 此都更案將依都市計畫進行,因此樹林國小前的育英街將因此更動。 同一天報紙也跟著刊出此新聞。 此都更案曾引起樹林國小前校長林烈群校長的擔憂, 並四處奔走,希望能把樹林國小前的育英街保留下來, 林校長說,樹林國小在120年前創校時,育英路就以這角度直通學校大門。 然而經過一年的時間,有資料顯示其中有兩筆土地(樹林297-2、樹林298-2)在日本時代原地主以「寄附」方式將所有權移轉給「國庫」,而管理者也變更為「臺灣總督」。為何現在成為私有土地,這實在令人不解。 還有樹林公學校校舍配置圖A~D可看出校舍在四個時期的變化,其中A圖中每筆土地都有地號, 校門口的宿舍區原本是鄰育英街,現在地籍圖已不鄰育英街 。 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在2020年5月4日發表 「新北都更又添一案 樹林國小週邊老舊建物重建」新聞稿 【新北市訊】新北市府持續推動市內老舊建物都市更新,今(109)年4月20日樹林區樹林國小旁再添一案事業計畫核定發布實施,更新的流程已完成一半,後續俟權利變換計畫完成後,即可申請建照重建。 本案位於樹林區啟智街、育英街及復興路所圍街廓中,緊臨樹林國小,更新單元面積2,864.70平方公尺,更新前地上建築物多為老舊磚造及鐵皮臨時建物,對現住戶之公共安全、附近衛生環境及市容觀瞻等影響甚鉅,本案事業計畫於109年4月20日核定發布實施,代表已確定更新後建築量體及規劃設計,接著將進入選屋分配的權利變換階段。 本案更新前現況全為違章建物,更新後將興建地上15層、地下4層住商大樓,地面層規劃6戶店鋪,2樓以上規劃110戶住宅,本案整體規劃考量週邊環境,更新後原建築物車道出入口設置於樹林國小校門周邊,為維護學生上下學安全性,在市府與實施者溝通後調整車道出入口遠離國小校門,避免未來進出車輛影響學生通行權益,且協助開闢周邊計畫道路,改善鄰近交通順暢性及原巷道狹小問題,並於基地內自行退縮4公尺以上人行步道增進學生及民眾通行的安全性。重建改善市容環境同時創造學生安全通行空間,再添新北市更新成果。 自由時報 2020 年 5 月 4 日報導 新北樹林國小旁違章舊建物 將變 15 層新大樓 2020/05/04 14:2... 閱讀完整內容
百年來樹林鐵道兩度路線移轉案 7月 31, 2021 曾幾何時,台灣掀起一股鐵路立體化的風潮,繼台北市、新北市的鐵路地下化,其他都會區也爭先恐後的跟進,高雄市鐵路地下化及台中市的鐵路高架化已陸續完成,緊接著的是台南市與桃園市的鐵路地下化工程也都已開工,六大直轄市都會區的鐵路立體化已然成形。然而這股鐵路立體化的熱潮並未因此停歇,民選直轄市市長的野心從大都會區移轉到鐵路沿線的各個城市,原有的鐵道路線被污名化為阻礙城市發展的絆腳石,鐵路立體化被美化為進步城市的象徵,加上捷運路線的規劃,兩鐵、三鐵共構成了時尚用語,而樹林站是板橋站以南的第一個大站,每年進出車站的旅客達千萬人次,且樹林區又有大塊的都市計劃農業區、保護區,在政府區段徵收的手段下,民眾的土地成為政客予取予求的籌碼,使得樹林區難逃政客抄作鐵路立體化,甚至遷移車站的命運, 2015 年夏天是樹林車站遷移及反遷移的民意大對決,反對遷移的力量終究迫使政客有所顧忌。 這場記憶猶新的鐵路遷移事件,不是樹林第一起鐵路遷移的爭議事件,早在百年前就已發生過一次。台灣鐵路始建於清代,當時鐵路並沒有經過樹林,到日治時期才把台北到桃園這段鐵路改線,樹林站才成為縱貫鐵路的一站,剛開通時板橋以南到桃園間的鐵路僅單線,到了昭和年間進行拓寬為雙線鐵路。 1929 年在鶯歌庄擔任地方首長長達 33 年的黃純青剛卸任鶯歌庄長,庄長由鶯歌人陳阿玉接任,隨即提出樹林鐵路遷移案,以密件方式行文給台北州知事片山三郎,主要訴求在於原有鐵路限制了樹林的發展,希望藉由鐵路拓寬為雙線的機會變更鐵道路線。這項遷站計畫立刻在樹林掀起軒然大波,而黃純青以總督府評議員身份成為反遷站勢力的頭號人物,並積極串聯官方及民間各界領袖表達反對遷站的立場,才讓遷站案胎死腹中。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