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濟安宮八芝蘭帝與賴姓家族關係探討
新北市樹林濟安宮以保生大帝為主祀神,1788年(乾隆53)創建於潭底,又於1923年(大正12)遷廟至現址,是樹林地區信仰中心。濟安宮在2019年12月5日至9日舉辦「東遷百年慶成崇建、護國祐民五朝清醮」隆重醮典,前兩次的做醮是在1968年與1987年,已相隔32年之久。東遷百年的醮祭中,以八芝蘭大帝首的醮場豎起高高的燈篙最為醒目,直到燈篙撤除醮典正式圓滿結束。八芝蘭帝的神蹟是發生在樹林與士林神明靈感故事,老一輩的樹林人多能暢談這段故事。在濟安宮的出版刊物中〈八芝蘭帝的神蹟〉一直傳頌著。將1967年(民國57)《濟安宮修建慶成暨祈安福醮紀念文獻》裡〈八芝蘭帝的神蹟〉抄錄如下:
八芝蘭(現在的士林)地方信徒亦無例外,每年都請老大帝到該地方去。因老大帝神靈顯著,常留多月而不奉還。有一年時日過久,地方人士風聞八芝蘭地方信徒倣老大帝另造神像一尊,欲掉換老大帝,擬將新造神像,以為老大帝而送還之說。
我地方人士,有一夜夢中看見老大帝蒞臨指示,謂祂顎下有黑記一點。醒後不解其意。及到由八芝蘭地方要奉迎老大帝還廟時,始發現老大帝神像有兩尊,一模一樣難分真假。八芝蘭地方信徒,指左方神像就是老大帝。但是右方神像亦是老大帝。正在躊躇間,忽有一隻蒼蠅飛到右方停在神像顎下,好像一點黑記。大家將牠趕走,隨即再飛來停住原位,如此反覆數次,也是一樣停住右方神像顎下。於是我地方人士,大悟夢中老大帝的指示,神意分明了。就主張右方神像才是真老大帝,要迎還廟。但是八芝蘭地方信徒不肯,強說那神像是他們新裝的。
最後商議請示神明來決定。就將兩尊神像裝縛在兩輦神轎,每各四名信徒扛起,由道士焚香燒金念呪,祝告神明指示。頃刻間,兩神轎扛頭簽起,同時就均跳起,沒有任何指示,就由右方神像之轎,率先跑出門去,左方神像之轎隨後,一直向南而走,將當時必須坐渡船的劍潭,踏水而過,直奔如飛,終到達潭底廟宇方止。依此老大帝始得安抵濟安宮來的。
後來,我地方人士,就將八芝蘭信徒新造的左方神像,預定送還八芝蘭地方去的時候,臨時有乩童跳起來講,八芝蘭信徒新造的神像,不願意還回八芝蘭去,要留在濟安宮與老大帝一起享受我地方香火。在這種情形下,八芝蘭地方的信徒,也感應神威的偉大,不敢異議。爾來,就將八芝蘭地方新造的神像,稱為八芝蘭帝,奉祀於本濟安宮。
2000年濟安宮出刊《保生大帝在樹林-走過1788-2000年歲月》同樣收錄〈八芝蘭帝的傳奇故事〉,不過內容增添了故事發生的時期在乾隆年間。甚至在2019年出版的《濟安宮志》記載,士林賴姓家族迄今仍每年迎請濟安宮保生大帝到士林祭拜的習俗。
本文主要探討230年前海山堡潭底庄保生大帝信仰如何擴散到芝蘭堡,進而有八芝蘭帝神蹟流傳至今。筆者在不同時間蒐集幾個線索資料,原本看似無關聯,直到看到《臺北州檔案》兩頁與保生大帝有關的文獻,成了關鍵線索,經過一番追查後,情況大致明朗,樹林濟安宮保生大帝信仰之所以擴散到士林,與賴孟五郎公派的賴姓家族自中國渡台後的拓墾有關,而文獻中的貢生賴成長是重要人物,不過查證後賴成長並非貢生,貢生是另有其人,這些線索的查證確實花了不少時間,但是非常有趣。
留言
張貼留言